據(jù)美國僑報網(wǎng)編譯報道,盡管亞裔占美國總人口的比重仍然很小,但他們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凸顯。
據(jù)亞裔財富新聞網(wǎng)(Asian Fortune News)報道,調查機構RealtorMag報道援引加州房地產經(jīng)紀人協(xié)會(CAR)稱,2011年該州所售房產中,26%被亞裔收入囊中,休斯頓、紐約、西雅圖和華盛頓特區(qū)亞裔在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。
亞裔美國人把辛苦賺來的錢投入房地產市場是有原因的。盡管不會有太大風險,但是購買公寓和獨棟住宅并不那么容易,特別是對初入職場,還背著信用卡欠款、學生貸款或車貸的年輕人來說。不過,很多年輕的專業(yè)人士都認為買房比租房實惠,房租都幫別人買房了。
夏珍(Zhen Xia,音譯)是一名年輕人,有本職工作,在馬里蘭居住已久。工作幾年來,夏攢下了夠買一棟獨戶住宅的首付款,義無反顧地加入房奴的隊伍。那么他為何要在20多歲時背上這么重的負擔呢?
“這是純粹的投資行為,”夏解釋道,“就像股票一樣,只不過是把錢投入固定資產。”買房的長期收益決定了首付款的投資意義。
對于很多亞裔年輕人而言,買房的可操作性和財務負擔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響。他們的父母多是一代移民,來美時身無分文。權 (Dr. Deborah Kwon)的父母就是這樣,她現(xiàn)在是賓州大學(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)一名博士后科研員。
權在剛讀博士時曾在華府租了一間公寓,之后又在馬里蘭州(樓盤)貝塞斯達市(Bethesda)購買了一間公寓,畢業(yè)前一直住在那。在搬家后,權就把房子出租了。
“我從沒想過會買房,”權稱,“不過因為我在華府長大,感覺就像我的家鄉(xiāng),父母說在這買套房很好。”對于權來說,她成為房奴的動力來自父母,當然父母也給她提供了很大的經(jīng)濟支持。
權稱,“如果沒有他們的鼓勵和經(jīng)濟支持,我肯定買不了房,當時我還沒有工作和存款。”盡管在沒有穩(wěn)定收入的情況下貸款壓力山大,但權覺得抵押貸款跟其他貸款不大一樣。“你能從房子上賺錢,你賣不了文憑,但是你能收房租,也能賣房。”
夏也這么想。如果以后要搬家,夏稱會賣了房子或者把房子轉到父母名下。
盡管亞裔近極受房地產市場的關注,不過媒體渲染的大多是那些能支付現(xiàn)金購買豪宅的企業(yè)家或房地產巨鱷。對于普通的亞裔而言,實用勝于一切。“我只想要那種有家的味道的房子,”夏稱,“只要能滿足我的需求,哪怕小點都沒關系。”
拋開經(jīng)濟收益不談,到頭來亞裔買房的夢想跟其他人一樣,只是希望有個屬于自己的窩。正準備買房的Vic Poonai稱,“買房很痛苦,但是房子就是家,屬于我們自己的家。”
